★三级综合医院 ★全国优秀爱婴医院
 

医疗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动态

夷陵医院2016-2020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修订)

发布时间:2018-08-09浏览次数:

  为持续推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夯实学科内涵,打造特色专业科室,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医院对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016-2020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基于现状,着眼发展,依靠人才,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重点专科建设带动医院业务建设全面发展,提升医院服务水平,逐步把我院建设成为“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医院。

  二、建设范围

  按照“确保质量、提高技术、兼顾效益”的原则,通过科室申报、专家评议、院委会研究的程序,将重症医学科、检验科、麻醉科、儿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超声影像科纳入2016~2020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骨科(外五科、外六科)、普外科(外一科、外二科)、内分泌科、产科、放射影像科、药剂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妇科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及内涵建设,迎接每个周期的复评工作。

  三、专科现状

  重症医学科:定编床位5张,开放床位10张,现有医生6人,护士22人,护工3人,拥有2个VIP病房、1个正负压病房,科室配备有呼吸机6台、心电图机1台、床旁纤支镜1台、亚低温治疗仪2台、除颤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床旁X线机1台、CRRT 1台等多种先进专科专用设备,每床配有多功能床、多参数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治疗台车,平均每年收治病人数600余例,能开展省级重点专科所必备的各项技术,在救治各类休克、ARDS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多器官功能支持、严重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及心肺脑复苏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检验科:现有副主任技师2名,主管技师14名,技师4名,技士1名,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设备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发光分析仪、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梅里埃120全自动细菌及分枝杆菌培养与检测系统、全自动尿成渣分析仪、血凝仪、血气分析仪、培养箱和霉菌培养箱、免疫微柱孵育器、特种蛋白测定仪等必要设备。有三项湖北省重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研成果,其中一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普外科:现有两个病区,定编床位90张,医护人员53人,拥有甲乳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肛门结直肠外科等亚专科,主要承担肝胆脾胰、胃肠、甲状腺、乳腺、周围血管疾病及烧伤的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年均出院人数3222人次,年均手术人数2226人次。

  泌尿外科:现有病区一个,定编床位45张,实际开放床位54张,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3名,有硕士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3名,护理人员1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其他护理人员10名。设有泌尿外科、男科专家、专科门诊、泌尿外科腔镜诊疗室、男科治疗室、门诊手术室、体外冲击波碎石中心、多媒体教室等,年收治住院病人约1500人次,目前已常规开展的微创腔镜技术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肾镜、输尿管硬镜、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经尿道精囊镜检术、后腹腔镜系列手术等,微创手术率已达90%以上,此外还常规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男科显微手术及各种传统开放手术。每年开展三新业务,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

  神经外科:定编床位45张,医生8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1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2005年在同级医院率先成立独立神经外科病区,已救治颅脑外伤患者数千人,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愈千人。现能独立开展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头皮及颅骨肿瘤切除术,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小脑血肿清除术,小脑肿瘤切除术,大脑凸面肿瘤切除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等诊疗技术。

  骨科:现有病区两个,定编床位90张,有医师1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6人,护理人员32人,专业技师1名。拥有C臂X光机、专业骨科显微镜、关节镜、CPM及各种手术器械等骨科专业设备。年住院病人1000人次左右,病床使用率维持在120%左右。能熟练开展股骨头置换术、断肢(指、趾)再植术、先天性髋骨脱位的治疗与手术、椎弓根定内固定术、PVP关节镜技术。有1项科研课题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17年,有3项课题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定编床位50张,现有医护人员3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4人,主管护师4人,医学硕士4人,拥有区卫生局管技术骨干1人,医学杂志编委1人。年住院病人2000人次左右,病床使用率维持在100%以上,先后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监测、遥测心电监护、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超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复律、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顽固性心衰的诊治,食道电生理检测等诊疗技术。能独立完成宜昌市市级乙类临床重点专科所有临床技术。近几年完成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多项,分获市、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消化内科:定编床位50张,现有医生12人,护士21人,先后开展了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V破裂出血三腔二囊管(水囊)压迫止血术、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胃管冰盐水洗胃+局部药物灌注止血术、左半结肠炎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法、重症胰腺炎药物外敷综合治疗、肝脓疡经皮穿刺抽吸术、内镜下多种止血术、异物取出术、支架植入及消化道息肉电切术、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肿瘤规范化化疗、深静脉置管护理、PICC置管的维护、金黄散外敷预防药物性脉管炎、微量泵精细控制治疗等医疗护理方面的新技术、新业务,对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及肺肿瘤(除放疗外)疾病的诊治均能熟练运用。

  感染性疾病科:定编床位40张,现有医师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17名护理人员,实际开放床位62张,床位使用率108.6%,能够开展各种肝病、肺结核、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痢疾、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发热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治工作。

  神经内科:定编床位40张,现有医生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硕士在读2名,有护理人员21人。配备有10台多参数监护仪,胰岛素泵,静脉泵,体外振动排痰仪。市级乙类重点专科技术项目如昏迷、脑疝、呼吸肌麻痹、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病人的抢救,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及一般治疗,颅内高压普通病因检查和对症治疗,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癫痫病诊断分型及治疗,肌无力初步筛查和诊治,脑电图检查等均能开展。在全市二级医院中较早开展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和脑出血的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科室主持完成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夷陵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呼吸内科:定编床位50张,现有医师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区级项目3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 3篇,核心期刊7篇,普通期刊6篇,率先在宜昌市二级医院将肺、胸膜活检技术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近三年在宜昌市县级医院首先开展肺灌洗技术、无痛支气管镜技术、肺癌化疗、经皮肺穿刺等技术。

  内分泌内科:开设床位30张,有专职医师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生3名,有护理人员17人。能开展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性激素、ACTH、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生长激素、糖尿病相关抗体等检测。年住院病人800余人次,近几年完成科研成果3项,分获市、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老年病内科:编制床位数60张,实际开放病床数90张,现有医务人员30余人。科室拥有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1人,拥有有创呼吸机1台、无创呼吸机4台、心电监护仪15台、OLYMPUS电子支气管镜1台、床旁纤支镜1台、除颤仪1台、心电图机1台等。以收治呼吸、心血管疾病,多系统疾病及重症患者为主。

  麻醉科:现有医师1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8名,麻醉护师2人,手术室护师30人,护工7人,开放10间手术间和麻醉复苏室。开展了颈丛、臂丛、连续硬膜外、单次腰麻、骶麻、腰硬联合阻滞、基础麻醉、全凭静脉麻醉、腰硬联合复合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支气管单肺通气麻醉、无痛分娩、急性血液稀释、术中控制性降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等技术;开展了无创的各项监测、有创动静脉测压、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术中血糖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脊柱畸形矫正术中唤醒试验等;在门诊开设有疼痛专科门诊、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无痛膀胱镜等技术,并协助院内外急救等。

  儿科:现有3个住院病区,1个儿科门诊及儿童输液室,定编床位105张,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8名,医师9名。年门诊人次50000人次左右,年住院人次6000人次左右。拥有心电监护仪、经皮测胆仪、呼吸机、婴儿培养箱、蓝光箱、新生儿抢救复苏台、空氧混合仪、心电监护仪等必要医疗设备。能成熟开展儿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熟练开展无创鼻塞CPAP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PS注入等技术。完成科研课题1项,获夷陵区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官科:现有眼科和耳鼻咽喉两个专业学科组成,病区定编床位40张,现共有医师10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护理人员13名,能够开展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及治疗。

  妇科:定编床位45张,实际开放床位50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医生1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硕士研究生3人;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3名。年门诊24000人次,年住院人1800余人次,年手术1000余台次,目前能够开展所有传统妇科手术。

  产科:现有病区1个,定编床位40张,有专职产科医师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6人,护理人员32人(全为助产士),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18人,护士7人。年门诊病人约25000人次,年出院病人3000人次左右,病床使用率维持在120%左右。能熟练开展产前及产后出血的诊治、羊水栓塞、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高危妊娠监护与管理、高危新生儿的复苏及监测处理、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血液、超声影像)、阴道助产术、病理产科的剖宫产术等技术。

  药剂科:现有副主任药师5人、主管药师18人,专业技术人员共计40人,其中局管拔尖人才1名、局管技术骨干1名、临床药师8名(专职5名,兼职3名),有4名药师完成国家临床药师基地培训。具有药学专业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药学专业论文20余篇。

  放射影像科:包括常规X线、CT、MRI及介入导管室。现有在职人员34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高以上职称5名,博士1名,硕士4名,宜昌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常委2名,区管及局管拔尖人才各2名。拥有1.5T磁共振1台,螺旋CT 2台, 大型平板DSA 1台, DR 2台,胃肠X线机1台,数字化乳腺X线机1台。能开展常规X线摄影、全身各系统造影检查; 全身各部位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灌注、CTA、CTVB;全身各部位常规MRI、MRA、MRCP、MRU以及功能成像(DWI、PWI、SWI、MRS等);全身各系统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介入治疗。近年来完成科研成果5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夷陵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超声影像科:现有体检中心及主院区两个病区,工作人员2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1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护士2名。目前科室常规超声检查人数每年达8万余人。我科拥有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的专业设备,GE Voluson E8、GE Voluson E9、迈瑞M-5便携式彩超等。科室参加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35岁以上农村居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并获得科技成果奖。

  四、发展规模

  重症医学科:近两年定编床位增加至12张,医师8人,护理30人,三年内出院病人增长不低于5%,预计2017年收治病人在700人次以上,病床使用率达80%。

  检验科:通过五年发展,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其中主任技师1名、副主任技师3名,主管技师18名,技师10名,技士2名。房屋建筑使用面积达2000m2,增加血液流变分析仪、电泳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更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必要设备。加强技术人才工程,能开展骨髓细胞学,血液学,血型鉴定及血型血清学、临床生化免疫学等技术。

  普外科(外一科):到十三五末,年均出院1400人次、手术1100台次、服务性业务收入400万元、病床周转25、病床使用率 95%以上 ,在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 -2篇,在省、市学术会议交流2篇;完成三新业务2-3项。继续强化专科技术特色,拓展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和胸外科的应用范围,在肝胆外科方面,常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左外叶切除术、肝良性肿瘤切除和部分小肝癌的切除、腹部外伤探查等技术,在胸外科方面,常规开展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胸外伤探查、凝固性血胸清除术、脓胸手术,争取开展胸腺切除手术。

  普外科(外二科):通过五年发展,年住院人数达到或超过2500人次,进一步开展微创技术,拓展外周血管业务范围,逐步开展腔镜甲状腺、腔镜乳腺的诊治,并扩大开放手术病种及范围,逐渐增加胃肠道肿瘤的治疗。

  泌尿外科:拟在2020年底前发展为两个病区,定编床位80张,医生16人,护理30人,三年内出院病人增长每年不低于5%,预计2020年完成门诊人次12000人次,住院2000人次以上,病床使用率90%以上,积极申报创建成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努力创建宜昌市知名泌尿专科及夷陵区泌尿外科诊疗中心,辐射力及学术地位进一步加强。

  神经外科:进一步开展显微手术技术,扩大脑病诊疗范围,新开展脑血管病诊疗技术(DSA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

  骨科:近两年内定编床位增加至120张,医生20人,护理36人,三年内出院病人增长不低于5%。预计2019年收治病人在3000人次以上,门诊人次15000人次,病床使用率95%以上。

  心血管内科:在扎实做好专科疾病诊治的同时,独立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完善冠心病病人诊断,提高冠心病病人检出率。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心脏介入技术;继续开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消化内科:积极加强人才培养,输送年轻医师赴省内外大型教学医院进修,引进高学历人才,学习和引进科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开展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开展内镜下ESD治疗技术。

  感染性疾病科:不断提高对常见病的治疗效果,继续开展相关业务以提高危重、疑难患者的救治水平,在C臂X光机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如原发性肝癌、巨大肝囊肿和血管瘤行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的动脉插管化疗、肝癌的微波、射频治疗、阻塞性黄疸经皮胆管穿刺引流、脾脏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肺结核咯血的肺栓塞治疗,对改善肝硬化肝功能的研究争取区科技局立项并出科研成果。积极开展肝、肺穿刺活检,提高诊断水平,科室内年发表科研论文不少于2篇。

  神经内科:五年内床位增加至54张,在2017年开设“卒中单元”病房和独立的神经内科专科门诊、专家门诊。五年内出院病人增长不低于5%,2017年力争完成门诊量15000人次,住院1600人次,病床使用率95%以上。

  呼吸内科:进一步提升服务及科研能力,进一步扩展临床业务,全面细化专科,亚专科,开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重症、呼吸睡眠、肺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做到亚专科业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介入肺脏病学,年出院人次达1700以上。

  内分泌内科:五年内拟定编床位增至40张,医师8人,护理人员20人,年出院病人增长率不低于5%,2017年力争完成门诊6000人次,出院病人1000人次,病床使用率达95%以上。

  老年病内科:初步开展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开展肿瘤介入内放疗技术,稳步提高重症患者治疗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学历,高技术的医疗技术人员。

  麻醉科:争取在2017-2020年成为“市级乙类重点专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省级县级重点专科”推进。善科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和发挥麻醉科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麻醉队伍的素质建设,依托省、市、区级科研项目提升业务水平和科室地位,使麻醉科真正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的重点科室。

  儿科:五年内完善新生儿、儿童重症监护及儿保科等三个亚专科建设,新生儿独立成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及儿保科筹建并投入运行。引进1-2名硕士、博士或成熟专业技术人才,五年内出院病人增长不低于5%,完成门诊量5万人次。

  五官科:力争2~3年内能达到市级重点学科必备的全部技术项目诊疗病例例数,学术水平逐渐提高。拟行耳显微外科听力重建手术及头颈性肿瘤的切除修复治疗,拟建睡眠监测及变态反应室。制定学科的科研工作计划,力争2~3年有获市、区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项,逐年提高学术水平,每年在核心期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每年开展填补院内空白新技术新业务1~2项。

  妇科:在未来三年应提高病床使用率及控制床位的周转(平均住院天数)。门诊有独立的诊区及专家诊室,可以开展无痛人流、可视人流、LEEP刀、上取节育器、宫颈及阴道局部治疗、盆底治疗等。在近三年要扩大门诊的局部治疗项目,加强盆底治疗的规模(特别是产后盆底康复)以及开展专门的生殖健康咨询门诊。

  产科:未来3年内拥有2个以上独立病区,定编床位增加至100张,专业医生达20人以上,主任医师达2名以上,副主任医师达4名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医师达70%以上,年出院病人达4500人次,分娩人次突破3500人次,将病床使用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药剂科:继续推进医院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住院医嘱审核系统,购买血药浓度监测设备,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搬迁药库,修建冷库,使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提高药学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引进2名药学专业研究生,要求40岁以下的在职药学人员必须完成药学本科自修学习,力争在3年内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达6人,逐步建立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临床药师队伍。

  放射影像科:继续巩固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成绩,诊疗人次按照每年5%的速度递增,2020年完成X线8万人次,CT 7万人次,MRI 1.5万人次,介入治疗400台次。开展CT灌注、CTVB、PWI、SWI、MRS等新技术,继续开展各种恶性肿瘤综合介入治疗、椎间孔微创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栓塞止血、经皮胆道、食道支架置入术、泡沫硬化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TIPS等高新技术。圆满完成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影像学教学任务。完成宜昌市及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5项,完成区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10篇以上。

  超声影像科:进一步完善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专业团队,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逐步缓解患者检查难问题。2020年,超声检查人数达10万人次。重点开展全身多器官、多组织的超声介入诊疗、穿刺活检及超声造影检查,针对各特色临床专科诊治需求的创新实践。与普外科、心内科、妇产科合作,成立“肝胆”、“心脏”、“产前诊断”等多个MDT(多学科协作团队)。

  五、技术水平及创新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技术创新。重症医学科努力开展蛛网膜下腔置管及测压,无创心排量监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与心内科合作)、脏器替代治疗等;检验科做好前白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糖化血清蛋白、甲状旁腺素、地高辛、环孢酶素A等新业务的开展;心血管内科积极开展冠脉造影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pro-bnp在心衰中快速诊断等三新业务;消化内科2018年开展胶囊内镜检查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2020年开展ERCP技术,熟练掌握胆、胰疾病的诊治;感染性疾病科开展在C臂X光机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如原发性肝癌、巨大肝囊肿和血管瘤行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的动脉插管化疗;神经内科一步规范脑卒中诊疗,提高医疗质量,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开展神经症的心理初筛及诊治,启动脑血管造影检查,开展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呼吸内科逐步开展介入肺脏病学,如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架植入、氩气刀治疗、球囊扩张治疗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争取在微创诊治方面能取得较大发展;内分泌科积极推广胰岛素泵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开展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开展骨质疏松、肥胖症等疾病的诊治,加大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筛查与管理,开展移动医疗在糖尿病慢病领域的管理模式;老年病科初步开展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开展肿瘤介入内放疗技术;普外科(外一科)在十三五争取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技术、无血切肝技术、针孔腹腔镜技术、保留脾脏胰体尾脾切除术、胰头剜除术、腹腔镜下二期胆道手术、经腹右胸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应用PC管微创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开展针孔腹腔镜技术等三新业务;普外科(外二科)进一步开展微创技术,逐步开展腔镜甲状腺、腔镜乳腺的诊治,逐步扩大手术病种及范围,逐渐增加胃肠道肿瘤的治疗,进一步开展外周血管诊治范围;泌尿外科到2020年开展三级医院所有必备业务技术项目,完善结石治疗相关技术及设备,添置男科设备工作站、尿动力学检查仪,开展男科腔镜手术及诊疗;神经外科进一步开展显微手术技术,扩大脑病诊疗范围,开展脑血管病诊疗技术(DSA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骨科进一步完善复评相关技术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从小儿到成年人的治疗技术、断指(肢)再植技术、上颈椎骨折及脱位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相关技术、带血管蒂的皮瓣及游离带血管蒂的创面修复技术、复杂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等18项相关技术的病例收集;到2020年骨科要完成所有三级医院所有必备的业务技术项目,建立骨科治疗室及骨科实验室,进一步细化骨科专科门诊、完善专家门诊,形成科、教、研一体化的专业科室;儿科至少开展3-5项新技术新业务;五官科拟行耳显微外科听力重建手术及头颈性肿瘤的切除修复治疗,拟建睡眠监测及变态反应室。妇科每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或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有1篇、省级≥2篇,力争3年内每项必备的技术项目诊疗病例例数超过30例(特殊病例除外),每年开展有市级以上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产科开展产科血管介入技术,对有条件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孕妇应用cook球囊促进宫颈成熟,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开展产后康复相关延伸业务;放射影像科要开展CT\MR灌注成像、MRS、类PET成像,开展TIPS等介入诊疗技术,超声影像科开展介入治疗,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经食管超声、胃肠超声、新生儿颅脑超声,微波治疗、射频消融等技术。

  六、人才培训及科研

  1.建设重点学科的人才梯队,优化人员结构。

  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点学科建设首先要培养1~2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使之具有高级职称,至少在市内本专业有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应在本期内要争取成为专业学术刊物的编委成员。重点培养1名45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基础扎实、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后备学科带头人,使之脱颖而出。逐步调整重点学科的人员结构,使学科的中、初级医师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专业技术人员老、中、青结构合理;继续加大培养高学历人才队伍力度,使重点学科在读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生比例达到30%以上。

  2.科学制定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计划。

  各重点专科有区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有科研成果,力争每2~3年各重点学科有获区、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项,同时确保参加科研课题设计并参与实际研究的中青年人员数≥30%。

  3.重点学科的学术水平逐年提高。

  每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或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省级≥3篇,有参编或主编的专著或专业参考书。

  4.重点专科的技术水平要达到地市级前列水平。

  通过努力,2~3年内能独立开展市级重点学科必备的全部技术项目,力争5年内每项必备的技术项目诊疗病例例数超过30例;每年开展填补院内空白或市级以上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1~2项。

  七、医疗质量及效益

  培养主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意识,提高科室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提高,保障医疗安全,病床使用率大于90%,小于等于93%;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不低于同年国民经济增长率;医疗服务覆盖面逐年增加;甲级病历率≥97%,无丙级病历;加强患者随访管理,确保住院病人出院后100%随访并登记;无医疗事故、无重大医疗纠纷。

  八、激励政策

  1.经费投入。医院每年用于专科建设的经费比例确保不低于本专科业务收入的5%,主要用于房屋建设、设备投入、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

  2.论文奖励。凡我院职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第一单位署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的论文,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并被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统计源收录的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版面费全额报销,在其他合法的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章,且同时具有国际、国内统一刊号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报销50%,每篇文章不超过500元。在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杂志发表的学术论著每篇奖励20000元。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调查研究,每篇奖励800元;综述、论著摘要每篇奖励400元;译文、文摘、短篇与个案报道每篇奖励200元。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调查研究,每篇奖励500元;综述、论著摘要每篇奖励300元;译文、文摘、短篇与个案报道每篇奖励100元。专业著书奖励:主编,第一主编,奖1000元;其他主编,奖600元,专著公开发行收益归己(专著出版费不报销),第一副主编,奖500元,其他副主编,奖300元,编委、编写人员各奖100元。

  3.三新业务奖励。新技术新业务按照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省内领先水平、省内先进水平、市内领先水平、市内先进水平、填补院内空白等给予200~5000元/项的奖励。

  4.科研奖励(仅限我院为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科研成果奖励不以鉴定结论为依据而以各级政府(或部门)颁发文件和奖励证书为奖励依据。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由院办公会讨论决定;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6万元;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区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万元,二、三等各奖1万元。

  5.重点专科奖励。达到市级重点专科标准并通过评审的科室集体奖励3万元,达到省级科室集体奖励4万元。医院对创建重点专科成功的科室主任(含副主任)发放管理绩效,以鼓励其持续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其中省重点专科科主任和主持科室全面工作的副主任本轮评审周期内有科研成果者按照2000.00元/月发放,无科研成果者按照1600.00元/月发放,市级重点专科科主任和副主任本轮评审周期内有科研成果者按照1000.00元/月发放,无科研成果者按照600.00元/月(副主任减半发放)。若在本周期内完成一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必须是第一完成人,从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时开始全额享受重点专科管理绩效,但扣发的部分不予补发。

主办单位:宜昌市夷陵医院│三峡大学附属夷陵医院
CopyRight © 2022 www.ycylyy.com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大道32号 邮编:443100
电话:0717-7821819
ICP备案:鄂ICP备08005467号-1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